“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青年人才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全面提升青年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遵循青年人才成长规律,当好识才的“伯乐”、建好助才的“平台”、打造爱才的“港湾”,为青年人才厚植成长沃土,打造广阔无比、施展才干的舞台。 以求才之渴拥抱人才。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意识,畅通各类引才渠道,吸引人才聚集。坚持“按需引进、高端引领、以用为本”原则,用好人才信息港、人才博览会,高校招引等各类引才载体,重点引进一批当前急需、长远必需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对一些学历、职称条件不足但能力突出的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方式引进。深度挖掘本土人才资源,依托“血缘”“地缘”“业缘”“学缘”加强与在外本土人才联系,大力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场租补贴等扶持政策,吸引本地青年人才回流。加大特岗教师、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基层人才项目力度,不断充实壮大青年后备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用才之道成就人才。健全完善人才认定评价体系,坚持“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原则选拔用人,打破论资排辈思想桎梏,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求全责备,大胆选拔启用年轻才俊,中青骨干,真正让人才迸发活力创新创造。积极搭建人才实践舞台,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到发达地区跟岗学习,安排“四化”、金融、统计、经济等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的年轻人才到高质量发展牵头部门跟岗历练,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乡镇挂任领导班子成员,同时建立农业、林业、医生、教师等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倡导各类人才“将论文书写在大地上,将能力展现在实践中”。 以爱才之心激励人才。坚持思想上重视人才,感情上贴近人才,让人才感受到真心诚意,享受到精准服务。贯彻落实各级党委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在春节、“人才日”等重要节日期间走访慰问专家人才,邀请专家人才列席重大会议、参与重大决策,认真听取采纳优秀意见建议,加强人才政治吸纳。建立“人才之家”服务机制,在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医疗救助、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设立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积极兑现人才引进待遇、岗位补贴和奖励激励,依托报纸报刊、门户网站、等加强对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宣传报道,着力构建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生态。 来源/作者:贵州省黎平县委组织部曾雪萍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41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