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笔者原来在相关农学类专业介绍的文章中提及,我国对农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太少了,这与我国庞大的农业体系根本不匹配。终于,在最近教育部回复关于优化高校农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提案中给出了详细的答复,优化学科结构,扩大招生规模都将为农学类大学生带来机遇。 农学类本科、专科、研究生招生规模现状 从年我国高等教育相关数据来看,我国农学目前年招收本科生人数仅7.79万人,在12大学科门类中的位置,处于倒数第三位,仅高于哲学、历史学等两大门类的招生规模,占本科招生总人数的1.76%;在校农学本科生总人数为30.37万人,占本科生在校总人数的1.66%,本科人才培养规模之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高职(专科)层次的农学生人数的培养规模如何?年高职(专科)中的农林牧副渔大类招生总人数为10.31万人,占专科招生总人数的1.97%,在校农学生占专科总人数也只有1.92%。 农学类研究生招生规模占比又如何?年农学类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招生5.6万人,占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的5.06%;农学类在校研究生总数为14.97万,占全国研究生在校总人数的4.77%。 农学门类开设专业及招生规模介绍 农学门类作为12大学科门类之一,旗下包含了7个学科大类、43个本科专业。招生规模超过人以上的专业只有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园林等6个专业,其中超过1万人的专业则只有园林专业1个。 农学学科门类下有园艺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等9大一级学科,全国共有农学类学科点个(博士点个、硕士点个);农业、林业、兽医等3个类别专业学位点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个);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余人、授予硕士学位2.7万余人。 从三个层次的农学生培养规模来看,农学类研究生培养规模相对比较理想,而本、专科生培养规模太少,个人认为本、专科农学生的培养规模应该至少在5%以上比较合理。即使目前扩大农学类人才培养,似乎也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 农业类高校数量统计 虽然很多综合性高校拥有农学类专业,而且实力也非常强大,比如兰州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扬州大学、吉林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外,学校办学方向主要以农学、林学等为主的高校共有42所.其中,专门的农业大学有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24所,农林类综合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4所,林业类高校有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5所高校;民办高校9所等。 教育部门对涉农高校的支持政策 先后批准10余所农林高校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专业,批准或备案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6个、智慧农业专业15个、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2个;增设了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应用生物科学等一批新兴涉农专业;扩大涉及种质资源、耕地安全等相关专业招生规模;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自主设置了大数据技术与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装备、农村发展、农村与区域发展等个农业相关的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85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