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诊疗新技术高峰论坛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718/8048343.html

生产要素: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劳动力、土地的投入,林下经济作为林业转型时期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在相关数据的统计中存在不完善的特点。在现有的统计数据中,林业完成投资额最为接近林下经济生产,林下经济主要从事人员来自农村就业人员,林下经济发展空间与森林面积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中选择林业完成投资额作为资本投入的比较数列;农村就业人口作为劳动力投入的比较数列;森林面积作为土地投入的比较数列。

市场需求因素:林下经济的相关产品最终要流向市场,市场需求对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我们选取历年的相关林下产品产量代表市场需求量,作为比较数列,记为工7,主要包括林产饮料产量(毛茶、咖啡、其他林产饮料)、林产调料产量(花椒、八角、桂皮、其他林产调料产品)、森林食品产量(竹笋干、食用菌、山野菜、其他森林食品)、木本药材(杜仲、黄柏、厚朴、枸杞、山茱萸、其他木本药材)、木本油料(油茶籽、油橄榄、文冠果、油用牡丹果、其他木本油料)及林产工业原料(生漆、桐油籽、五倍籽、棕片、松脂、紫胶原胶)。此外,居民消费水平代表了社会的消费能力,因此,选择居民消费水平作为比较数列,记为工。

结果分析讨论

1、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林业经济产值与林下经济产值的关联度为0.,大于其他因素对林下经济的影响,说明整体林业经济的发展对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林业产业的发展对对促进农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林下经济是林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整体林业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在林业产业整体利好的环境下,林下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林业产业发展重要的增长点。

人均GDP与林下经济的关联度为0.,在本研究中,排在所有因素关联度的第7位;第一产业产值与林下经济的关联度为0.,在本研究中,排在所有因素关联度的第8位。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中,虽然人均GDP和第一产业产值对林下经济的影响排名较为靠后,但是林业产业发展对林下经济的影响最大,而且人均GDP和第一产业产值与林下经济的关联度均大于0.6,说明,在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利好的条件,林下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生产要素因素的影响:在生产要素中,森林面积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为0.,排在所有影响因素的第2位,说明森林面积对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造林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根据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3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持续增加,森林质量也不断提高,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

林业完成投资额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为0.,排在所有影响因子的第5位,虽然林业完成投资额对排名不高,但是关联度依然超过了0.75,说明林业完成投资额对林下经济的发展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林业对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村军民收入重要作用的凸显,林业投资持续增减,林业完成投资额从年的.87亿元增加到了年的.27亿元,十年间增加了九倍多,特别是年林业产业发展投资额达到.62亿元,有效的带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农村就业人口是林下经济主要的劳动力来源,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农村就业人口与林下经济的关联度为0.,排在所有影响因子的最后一位,说明农村就业人口对林下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我国农村人口逐渐减少,特别是受进城务工潮流的影响,农村就业人口连年走低,从年的万人减少到了年的万人。但是从事林下经济生产经营行为的劳动力毕竟只是农村就业人口的一部分,劳动力投入对林下经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分析探讨。

3、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在市场需求因素中,相关林产品产量与林下经济的关联度为0.,居民消费水平与林下经济的关联度为0.,分别排在所有因素的第2位和第6位,且均大于0.7,说明市场需求对林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从年的元增长到了年的元,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不满足于简单的温饱,更加追求高品质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如林下养殖的土猪、土鸡等林下产品,虽然价格远高于普通同类商品,但是依然供不应求。

4、政策因素的影响:造林面积和木材釆伐量作为政策因素的变量指标,从表6-3中可以看到,造林面积与林下经济的关联度为0.,排在所有因素的第4位,说明造林面积对林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诸多森林保护政策,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造林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年完成造林.0万公顷,规模达到年以来的新高,造林面积的增加为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木材釆伐量与林下经济的关联度为0.,排在所有因素的第9位,说明森林釆伐对林下经济的影响较小。近年来,我国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木材采伐政策,最木材釆伐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由于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取得的显著成绩,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在以釆伐量小于自然增长量为原则的森林釆伐限额政策的调控下,我国木材釆伐也稳步增长,从年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了年的.50万立方米。以木材釆伐为代表木质林产品和以林下经济经营为代表的非木质林产品虽然呈现两种不同的森林利用方式,但是两者依然密切影响。

林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利好:我国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当面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也将从原来的高速增长适当下调,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国内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未来十年的增长速度将降低到6.5%以下。对此,很多研究抱有悲观观点,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中国经济转型以前是以出口为主,但现在是以内需为主,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不足;二是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三是投资增速下降;最后是技术进步缓慢。

虽然经济增长速度适当放慢,但本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可观。首先从人口角度看,年我国劳动力人口的比例达到最高峰,之后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虽然我国与过去相比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但是与世界的横向相比,我国的人口红利依然显著,直到年,我国依然是世界上劳动力人口比例最髙的国家之一。其次从投资角度看,我国的人均资本量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我国的投资潜力依然巨大,此外,我国储蓄率依然保持在48%左右,因此,我国依然会继续保持适度的投资增速,从科技投入的角度看,年,我国整个研发投入所占比例为2.1%,按照当前速度,到年我国的研发投入所占比例有希望达到12.5%或者12.7%。总体而言,未来经济十年的发展依然客观,从前文的分析中可知,林下经济发展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会带动林下经济的增长。

2、林业投资持续增加: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要素,对林下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林业投资的角度看,林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担负着维护生态安全、提高农村收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林业完成投资额和林业产业发展投资也一致保持的高速增长,从林业产业发展投资角度看,年、年和年林业产业发展投资额分别为.41亿元,.71亿元和.62亿元,年相较年增长了%。从林业完成投资额角度看,近10年来,我国的林业完成投资额从年的.87亿元增长到了年的.2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7.94%,远高于我国经济投资增长速度。这一面代表了我国政策向农村倾斜,向生态建设倾斜,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已经成为扩大内需新的增长点,投资农业和林业具有良好的回报空间。

林下经济是利用森林的林下空间发展的林业产业模式,我国森林面积持续增加,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森林面积对林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未来森林面积的增加必然会拉动林下经济的持续增长。首先,森林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任,在当前的紧迫的环境的压力下,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我国一直在稳步持续的推进天然保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未来是的森林面积增长依然客观;第三,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对集体林地的确权到户有效地激发了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的积极性,未来林农单户的造林行为预期会增加。未来,森林面积的持续增加将对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2235.html
------分隔线----------------------------